No.
18
大學聯考選填志願時,我把幾所大學的
醫科都填完,因為特別嚮往出國留學,而東
海大學是教會學校,在當時有較為便近的留
洋管道,於是我捨棄台清交等國立名校,直
接將它放在醫科之後的首選。然而,以些微
之差與醫科失之交臂以後,接下來就要面對
繳交私立大學昂貴學費的現實問題。這不是
一般礦工家庭可以負擔的大筆金額,每學期
註冊,父親都必須辦理借貸,再分期償還。
付學費已經讓父母折彎腰,因此我必須設法
賺取自己所有的生活開支。為此,我在學校
工讀,負責校園和教室、廁所的清潔打掃。
進入耶誕季的東海校園,洋溢濃厚的歡樂氣
氛,卻是大肚山風大發狠威的時節,清掃
時,狂風在耳邊陣陣呼嘯,伴隨凍入骨髓的
痛楚,至今仍叫我記憶深刻。而星期假日一
到,我又要趕著下山去家教,賺取另一份收
入,真是一刻不得閒。
大學畢業後,我還是籌不出足夠的資金
出國留學,於是先考進清華大學研究所,以
當時最熱門的「核子生物」為研究標的,果
然還未畢業,就有多家國營大企業捧著高薪
厚祿前來搶人。我進入中科院服務後,僥倖
在兩千人當中脫穎而出,成為美國哈佛大學深
造的公費生,也終於一圓長年以來的留學夢。
創立「幹細胞研究中心」,為北醫大
產學合作打頭陣
我在哈佛研究「癌症生物」,三年半取
得博士學位。回到中科院服務至屆滿以後,
來到剛成立的北醫大「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
研究所」(簡稱生工所)任教,隨後接任所
長。生工所本來是隸屬於醫學院之下的研究
中心,被口腔醫學院「借用」成立研究所,
接任所長六年來,生工所成為口腔醫學院在
學術研究上的火車頭。
除了將癌症研究的相關技術引入生工
所,也創立「幹細胞研究中心」,主攻「再
生醫學」,也成為口腔醫學院的研究重地之
一。以此為基地所研發的新技術,首開北醫
產學計畫的先例,也是全校第一個進駐創新
育成中心的成功個案,進而陸續成立衍生新
創公司,循著產學發展的標準模式健全運作。
我們的「再生醫學」主要發展硬骨與
軟骨的研究。硬骨研究鎖定在「骨質疏鬆治
療」,目前已知骨鬆治療不僅可以降低死亡
率,並且能有效抗老化,有幸得到劉昉副校
長的共同參與,更令我研究團隊如虎添翼。
軟骨研究則鎖定在椎間盤的纖維軟骨,和普
通關節的透明軟骨。我們研發的椎間盤臨床
●
哈佛證書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