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age  15 / 7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15 / 7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北醫

王大源

專訪

為什麼自己的學生不願留在北醫實

習?

最初應邀回北醫授課,我只能勉強抽出

時間每年飛一趟,然後是每半年一趟。就在我

哥大年屆退休,正盤算著終於可以享清福之

際,承蒙北醫對我期許甚深,賦予我重責大

任。但是否真要老驥伏櫪,勇於任事?我為此

著實猶豫再三。及至今年初,對大五的學生講

課,正逢學生要抽籤決定實習地點,成績排行

前二十一名的學生享有優先選擇權。我坐在教

室後面,興味盎然的看著優秀的孩子們,會做

出什麼樣的選擇。不料這二十一名年輕人,竟

然只有一人選擇留在北醫體系實習,我當場心

都涼了。想到自己在海外繞了大半輩子,每到

一地講課,必定聲明台灣的台北醫學大學是我

習醫的搖籃、栽培我的母校。也許是這些孩子

年輕,還不能體會母校對自己日後的影響有多

深遠。一個人如果不能認同並感恩母校的栽

培,那麼將來也只會想著賺錢,而不知回饋社

會。利他的回饋精神,是社會世代興旺、永續

傳承的根基,學校的經營何嘗不是如此。

那麼,我們的年輕學子為何缺乏對學校

的認同感呢?我想起了自己從小到大的求學過

程,學習環境中充斥著只問成績的冰冷,缺乏

賞識與同理的溫暖。對孩子如果只有一味求好

的嚴厲鞭策,會讓他們變得冷漠疏離。大人又

何嘗不是如此?追求卓越的壓力,讓我們的老

師與醫師隨時隨地繃緊神經,校園從上到下猶

如處在壓力鍋中,因為過度工作而失去「生活

品質」(

quality of life

)。在美國,口腔外科

醫師的離婚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因為重度工

作而失去家庭生活的無奈可見一斑。有鑑於

此,哥大特別重視師生勞逸平衡的調適,甚

至硬性規定暑假期間,只看診到下午三點,

之後就必須到球場上,帶著學生一起打球運

動。一方面藉此暫時遠離工作,一方面也可

以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