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age  25 / 70 Next Page
Information
Show Menu
Previous Page 25 / 70 Next Page
Page Background

26

No.

21

Katzberg

1996

)、

Ribeiro

1997

)及

Nebbe

2000

)等人發現在青少年族群常見

顳顎關節盤異位(

DD

)。尤其在臨床接受齒

列矯正治療的患者中,具有顳顎關節問題者

比例較一般人高。

Kamelchuk

統計有

45%

正患者具關節盤異位,而中國上海的研究統

計更高達

2/3

。這樣的統計結果正符合動物實

驗的推論:顳顎關節盤異位(

DD

)可能影響

顎骨生長比例,連帶造成咬合不正等結果。

然而,顳顎關節盤異位具關節症狀(咀

嚼疼痛、張口困難等)的患者中很常見(約

72~86%

),即使在無關節症狀的對照組族群

也有

25~32%

的比例。也就是說發生顳顎關節

盤異位(

DD

)並不代表一定會有疼痛或活動

受限等症狀,但其發生關節症狀的比例確實

比關節盤位置正常(無異位)者比例要高。

矯正治療與顳顎關節障礙

在傳統顎咬合學的觀念中,顳顎關節

障礙被認為和患者咬合關係有密不可分的關

聯。一般認為矯正治療改善咬合不正,應該

對顳顎關節穩定有所幫助。也有學者認為牙

齒矯正過程中,改變咬合關係,或許會使顳

顎關節症狀惡化。而

Pullinger

2001

)等

眾多學者所做的大規模分析,認為咬合關係

並不是造成顳顎關節障礙的最主要因素。

Seligman

2003

)利用多因子分析,評估咬

合因素約佔顳顎關節障礙

10~20%

成因。大多

數人具有健康的關節適應性,可以適應多數

咬合不正、維持關節穩定。根據實證醫學基

礎,目前可知以下結論:

(1)

青少年時期接受齒顎矯正治療,並不會降

低或提高未來發生顳顎關節障礙的機率。

(2)

傳統的矯正治療並不會提高發生顳顎關節

障礙的機率。

(3)

目前並無有效的方法去預防顳顎關節障礙

的發生。

目前的共識認為矯正治療和顳顎關節

障礙之間並無直接關聯,但若患者治療前就

具有顳顎關節問題,仍建議先緩解關節症狀

後再開始矯正的治療。另外,若在矯正治療

過程中,發現關節疼痛或張口困難等相關症

狀,停止目前的矯正施力、減輕關節壓力,

待患者症狀解除再接續治療是較好的選擇。

唯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於下顎平面

角度大(

hyperdivergent

)、

Class II

下顎後

縮合併骨性開咬(

anterior open bite

)(圖

三)的患者來說,接受齒列矯正治療或正顎

手術具有較高的不穩定性。這樣的患者大

多數都合併有顳顎關節盤異位及關節退化